保養品中常見的大麻籽油,和一般人印象中的管制大麻不同,平常大家提到的大麻屬(Cannabis)其實是生物分類的一種,而在之下又分成不同種型,例如Sativa cannabis(漢麻)和Indica cannabis(印度大麻)、Cannabis ruderalis(莠草大麻)。

 

而從大麻不同部位例如根莖葉或者種子萃取出的成分組合多有不同,不同萃取方式也會影響THC含量的多寡,綜觀後才能判對否符合定義為管制藥品、毒品的條件,現在最常使用於化妝品中的則是萃取自漢麻種子的大麻籽油,THC和CBD殘留量極低,為正常使用的化妝品原料。

大麻裡面不是只含有THC 這個成分

大麻內含有一種成分為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 THC),是一種產生精神活性影響的物質,會讓人產生「輕飄飄」的感覺,由於其容易讓使用者產生依賴性和幻覺,因此被認定為管制藥物。而這幾年開始被大量討論的則是大麻二酚(Cannabidiol),它和THC剛好相反是不具有精神活性,雖然在大麻植物中都含有THC和CBD,但因為部位(莖、葉、花)不同而組成比例就不同。

近幾年的研究指出,CBD可以緩解發炎反應甚至有神經保護作用,因此在2018年美國通過農業議案(Farm Bill),將漢麻Hemp以及其衍生物CBD(THC含量小於0.3%)從管制藥物中除名。目前台灣法規規定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產品,只要其內含物有超過10ppm的THC就會被歸類為管制藥品(同時也是二級毒品)。

大麻籽油Hemp seed oil主要成分

由冷壓法萃取出來的大麻籽油主要成分為25-35%的蛋白質、20%-30%的醣類、20%-25%的脂質、10%-15%的纖維,雖然都是大麻屬的植物,但是大麻籽油完全不含有四氫大麻酚(THC)和極少量的大麻二酚(CBD),還有包含兩種人類無法自己合成的必須脂肪酸linoleic acid 和 α-linolenic acid(3:1)也就是肌膚所需要的Omega-3、6、9等不飽和脂肪酸[1, 2]。

除此之外大麻籽油還含有必需氨基酸-離胺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色胺酸(Tryptophan)及天然的抗UV成分Carotenoids[3, 4]。而大麻籽油更是富含維生素E(Tocopherol及Tocotrienols),有效延緩老化和滋養肌膚[2]。

保濕及滋潤

在表皮最外層的是角質層,主要由角質細胞構成,而維繫細胞的則是細胞間脂質(膽固醇、脂肪酸、神經醯胺等組成),一旦肌膚中脂質的成分不夠,水份會快速向體外流失,因此在大麻籽油中的Omega-3、6、9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親水性的薄膜去阻止水分從我們的角質層流失,達到將水份鎖在體表層[5]。有國外研究通過對比20位實驗對象使用含有大麻籽油成分產品後的皮膚乾燥程度,發現含有大麻籽油成分者可以有效的保持肌膚的水潤[6]。

在另一項研究中,12位女性補充含有Linoleic acid 及α-linolenic acid的油脂12週後,發現她們的皮膚光滑程度得到提升,同時肌膚對於刺激的敏感性也降低[7]。

抗老化、抗氧化

皮膚的老化除了由基因控制外,還會和外在環境相關,其中最主要引起肌膚老化的原因是紫外線所引起的「光老化」(Photoaging)。在照射紫外光後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在皮膚組織中過量出現導致膠原蛋白(Collagen)和彈性蛋白(Elastin)受損進而導致肌膚變得粗糙、彈性下降並且出現皺紋等問題。除此之外,過量紫外線還會產生過多的活性氧化物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對生物體產生氧化性傷害,造成細胞損傷、破壞,甚至死亡[8]。

 

在大麻籽油中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維生素E(Tocopherols)和植物固醇(Phytosterols)可以作為抗老化和抗氧化劑。類胡蘿蔔素首先可以吸收UVB(紫外光中對皮膚傷害最大的波段),此外還可以去切割掉活性氧化物資,減少氧化傷害。維生素E則是可以作為脂質過氧化反應中的阻斷劑。而植物固醇則是可以吸收UVB和UVA波段,同時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現,減少膠原蛋白的受損[2, 8] 。

抗發炎、舒緩能力

在人體中造成發炎反應的物質最主要是由第二型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造成,而第一型前列腺素則恰好相反,會產生抗發炎的作用,因此如果可以調控好它們的體內比例,對於身體是有很大的幫助。[9]

在大麻籽油中所含有的必須脂肪酸linoleic acid在體內會被代謝成前列腺素,但是另一個含有的必須脂肪酸α-linolenic acid(LNA)在體內可以合成為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docosahexaenoix acid(DHA),而EPA會阻斷第二型前列腺素的產生,轉而使得第一型前列腺素的生成增加,促使體內產生抗發炎的反應,因此我們需要適當的吸收含有這兩個成分的物質,來減緩肌膚產生發炎反應,進而達到舒緩肌膚的效果。[10]

大麻籽油Hemp seed oil內的[必須胺基酸]

蛋白質是構造生物體的主要成分,體內的各種酵素,對抗外來物的抗體,毛髮、指甲等都是由蛋白質所構成,而蛋白質則是由不同種類的胺基酸所組成,目前人體內主要有20種胺基酸,其中有9種為必須胺基酸,體內不能自主合成,只能依靠飲食等方式進行補充。

在大麻籽油中則含有三種必須胺基酸,分別是離胺酸(Lysine)、白胺酸(Leucine)、色胺酸(Tryptophan)。離胺酸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輔助治療皰疹病毒,也可以協助抗體、激素及酶的製造[11]。白胺酸主要為促進肌肉生長,避免肌肉分解和減少脂肪合成[12]。色胺酸則是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重要前驅物,因此被認為可以改善情緒和睡眠問題[13]。

參考資料

1. Kazlauskienė, D.,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egetable oils. Chemija, 2021. 32(1).

2. Mnekin, L. and L. Ripoll, Topical Use of Cannabis sativa L. Biochemicals. Cosmetics, 2021. 8(3): p. 85.

3. Oomah, B.D.,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hemp (Cannabis sativa L.) seed oil. Food chemistry, 2002. 76(1): p. 33-43.

4. Wisniewska, A., J. Widomska, and W. Subczynski, Carotenoid-membrane interactions in liposomes: effect of dipolar, monopolar, and nonpolar carotenoids. Acta Biochimica Polonica, 2006. 53(3): p. 475-484.

5. Lin, T.-K., L. Zhong, and J.L. Santiago, Anti-inflammatory and skin barrier repair effects of topical application of some plant oi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7. 19(1): p. 70.

6. Şeker, M. and E. Özlem, The Effect of Hemp Seed Oil on Skin and Soap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2021. 4(3): p. 420-438.

7. Neukam, K., et al., Supplementation of flaxseed oil diminishes skin sensitivity and improves skin barrier function and condition. 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1. 24(2): p. 67-74.

8. Balić, A. and M. Mokos, Do we utilize our knowledge of the skin protective effects of carotenoids enough? Antioxidants, 2019. 8(8): p. 259.

9. Leizer, C., et al., The composition of hemp seed oil and its potential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utrition. Journal of Nutraceuticals, functional & medical foods, 2000. 2(4): p. 35-53.

10. Moore, E.M., C. Wagner, and S. Komarnytsky, The enigma of bioactivity and toxicity of botanical oils for skin care.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0. 11: p. 785.

11. Kohlmeier, M., Lysine, in Nutrient Metabolism, M. Kohlmeier, Editor. 2003, Academic Press: London. p. 356-363.

12. Kohlmeier, M., Leucine, in Nutrient Metabolism, M. Kohlmeier, Editor. 2003, Academic Press: London. p. 363-370.

13. Kohlmeier, M., Tryptophan, in Nutrient Metabolism, M. Kohlmeier, Editor. 2003, Academic Press: London. p. 32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