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到的動物是什麼樣子呢?你知道牠們其實也會失戀嗎?

你認識到的動物是什麼樣子呢?你知道牠們其實也會失戀嗎?

 

有些人會說,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刻都在發生很多很糟糕的事情,為什麼我們還要關心實驗室裡的動物?也有些人認為,比起那些在荒野生活的野生動物,牠們隨時會被掠食者吃掉,但是實驗室裡的動物卻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就結果來說,牠們的處境難道不是比較好嗎?

事實上,根據實驗結果,動物跟人一樣是有感覺的,動物也會因為失戀而感到痛苦、絕望,甚至食不下嚥。所以當我們在動物身上進行各種實驗時,更應該注意動物的感受,增加動物福利及照護,以及注重這些動物實驗人員的福利,才能讓實驗結果更準確,也減少更多不必要的痛苦。

英國RSPCA [1] 實驗動物部門主任 佩妮.霍金斯(Penny Hawkins)認為,人類有責任照顧這些有感情、有知覺的動物。她認為,動物是有感覺的,牠能感覺到疼痛、痛苦、挫折、壓力、恐懼、快樂、愉悅和享受等情緒,即使是蟑螂或甚至是擁有堅硬外殼的龍蝦、螃蟹等等,牠們也都擁有感受的器官。

目前瑞士已經禁止將活的甲殼類動物,像是龍蝦、螃蟹等直接煮來吃,而在餐飲界,許多廚師也會將動物的感受考慮進去,並使用讓動物受到最少痛苦的方式烹飪,甚至在最近幾近年,也有人開始測試蜜蜂是不是也有感覺,這些考量與測試,其實都在告訴我們,即使動物無法與我們進行語言上的溝通,無法真正地說出「痛」,牠們依然能夠感受。

簡單來說,動物和我們一樣,遇到挫折會沮喪,看到曖昧對象會怦然心動,在失戀的時候也會感到痛苦、憂鬱,甚至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我們在這裡並不是要將動物擬人化,或是說動物的感受就一定和人類相同,畢竟這樣的比較對於不同的生物來說是不公平也沒有意義的。

我們所要強調的,無非是動物也具有感受的能力,他們並不是像工廠裡冷冰冰的機器,沒有思想或知覺的「物件」,因此,我們在對待牠們時,也應該要像面對生命一樣尊重牠們。

 

實驗室裡的動物福利與照護

上述這些關於動物到底有沒有感覺的問題,除了影響我們對待牠們的方式外,在定義實驗動物的範圍時,也出現了許多爭議。過去有笛卡兒主張,因為動物沒有感受的能力,牠們不會感到痛苦或傷心,因此能夠任意地將牠們當作實驗工具一般使用;然而後來的許多研究都推翻了笛卡兒的理論,證明動物身體裡面確實存在感受神經,甚至有豐富的感知能力。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動物擁有知覺,並不是不是說牠們擁有「像人一樣的感覺」,而是說牠們有不同複雜程度的神經系統,會使牠們感知到不同的知覺及感受,所以,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果牠們也有感覺,那麼人類應該如何對待牠們?

在實驗室裡的動物,牠們終其一生所認識到的世界只有實驗室,對許多實驗動物而言,牠們的世界就是白色、冰冷與四方形,如果我們明明知道這些動物有所感覺,我們還能看著牠們在環境糟糕的實驗室裡遭受各種對待,依然無動於衷嗎?

3R 原則:替代、減量、精緻化

 

我們除了應該盡可能地減少使用動物進行測試的實驗案件外,同時也必須積極開發替代方案,強調提升實驗品質,讓不得不進行實驗的動物能夠在舒適且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實驗,並通過改善實驗動物的動物福利,提升科學實驗結果的準確度。

 

動物活得安心,實驗結果自然貼近真實

可能會有人問:「不管讓牠們受到多周全的照顧,牠們還是要進行實驗?」這就像是我們身處在極度焦慮、恐慌的狀態時,所有的測試都會偏離正常值,和我們情緒平穩、身心舒適時的測試結果有極大的差異。同樣的,當動物處在緊張、崩潰的情況下,實驗結果也會相對不準確,這也像是當一個人看到蟑螂時,你問他 1+1 等於多少,他不見得會答對一樣。

所以,在不得不進行動物實驗的情況下,有效的提升動物福利,讓動物處在安心、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也會更加精確,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忽略照顧動物的實驗人員的福利,這些照顧實驗動物的「保母」受到良好的待遇,也會願意更用心對待實驗動物,如此一來,整體實驗環節及結果也會大幅提升效率與準確度。

或許,我們不能將動物實驗的殘忍全數推到這些實驗室的身上,而應該重新思考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以及我們如何去思考「動物有感覺」這件事情。

 

了解更多

[1] Celine Cheng:〈動物在哭泣,我們的生活是牠們用命換來的--Decent Beauty
[2] RSPCA官網
[3] 巫芝岳:〈首項含巨噬細胞3D列印仿生皮膚問世!可模擬保養品免疫測試〉,《環球生技月刊》,2019/09/10。

** 本文整理自2019/07/27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舉辦之講座《為什麼我們應該關心實驗動物?》,由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實驗動物部主任佩妮.霍金斯(Penny Hawkins)主講之內容

 

** 文字:Celine Cheng(小蔥C) |  責任編輯:Rossi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