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是美妝保養品研發的必經過程嗎?

 

什麼是動物實驗?

談到實驗動物,許多人第一個念頭會想到化妝品,這是因為許多關於動物實驗的倡議運動都與美妝品實驗緊密關聯。事實上,實驗動物被使用的範圍除了美妝保養品外,更會被應用於心理學、醫藥研究、科學研究等領域,比方說發展或測試醫藥、用於動物或人類的疫苗,或是被用來理解動物和人在生物學或其他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動物實驗是用來測試化學用品,像是殺蟲劑對人類或環境的影響等等。

那麼,到底什麼是實驗動物呢?廣泛地來說,實驗動物指的是在所有使用動物進行科學應用或研究的實驗方式中被當作測試的對象。就法律面來看,台灣《動物保護法》第三條第三款說明,實驗動物是為科學應用目的而飼養或管領的動物;而科學應用則包括了教學訓練、科學試驗、生物製劑製造、商品試驗、藥物、毒物試驗及器官移植等目的。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實驗動物的涵蓋範圍相當廣大,除了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齧齒類如老鼠、兔子外,經濟動物(如:牛、羊、豬)、同伴動物(如:貓、狗、猴子、猩猩)和無脊椎動物,甚至是蟑螂都會被當作實驗對象。

 

每年超過千萬隻動物被用在各種實驗

這不只是因為實驗動物被廣泛且「被合理」地應用於人類醫療、科技、美妝保養等各項技術及產品中,更由於許多人相信,使用動物進行臨床實驗,會使得實驗結果更精準且在動物測試項目通過後的物質更能適應於人體。在這些錯誤的觀念下,實驗動物被視作實驗器材般地大量「使用」。以2018年來說,全世界竟高達一億隻動物用在動物實驗;即便是已經訂立嚴格動物保護法的歐盟,卻依然約有一千一百多萬隻實驗動物。

但是,這些數字在大多數時刻卻是不精準的,由於目前對於實驗動物在法規定義上的不明確,無法準確計算出其他國家的實驗動物數量,只能抓一個大概的數量。舉例來說,美國實驗動物的數量計算,並不會將齧齒類動物算進去,如此得出的數字大概是兩千萬隻動物,而中國大約有一千六百萬,台灣也有約四百萬隻。

因此,無論是從實驗動物被應用的範圍,或是牽涉的品種來說,實驗動物的議題雖然較少人討論,卻是深植於現代社會且遍佈全球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應該關心實驗動物?動物有感覺嗎?

                                                                

 

有些人會說,這個世界上,每一刻都在發生很多很糟糕的事情,為什麼我們還要關心實驗室裡的動物?也有些人認為,想想那些在荒野生活的野生動物,牠們可能會被掠食者吃掉,但是實驗室裡的動物卻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就結果來說,牠們的處境難道不是比較好嗎?

英國RSPCA [1] 實驗動物部門主任佩妮.霍金斯(Penny Hawkins)認為,在提出為什麼關心實驗動物這麼重要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這件事為什麼重要?她認為,這是因為人類有責任照顧這些有感情、有知覺的動物。她認為,動物是具備感知能力,牠能感覺到疼痛、痛苦、挫折、壓力、恐懼、快樂、愉悅和享受等情緒。我們必須認知到動物是有感覺且知覺能力對牠們而言是有意義的。我們甚至必須承認,以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說,脊椎動物具有感覺的說法,已經成為一種生物科學上的共識,因此無論是哺乳類、鳥類、魚類、兩棲,甚至是爬蟲都是「有感覺」的。

此外,頭足類的章魚或是烏賊也具有這樣的感知能力,霍金斯進一步指出,現在也有人進一步探討甲殼類動物是否有感覺,比方說螃蟹和龍蝦是不是也有感覺?牠們是否會因為外在因素而感受到疼痛?在諸多探討及研究下,瑞士目前已經禁止將活的甲殼類動物直接煮來吃,甚至在最近幾近年,也有人開始測試蜜蜂的知覺能力。

上述這些動物是不是像人一樣有感覺的問題,在我們定義實驗動物的範圍時,出現了許多爭議。霍金斯認為,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動物擁有知覺,並不是不是說牠們擁有「像人一樣的感覺」,而是說牠們有不同複雜程度的神經系統,會使牠們感知到不同的知覺及感受,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思考的是,如果牠們也有感覺,那麼人類應該如何對待牠們?

因此,在進行所有動物實驗前,除了身而為人的同理心之外,我們都應該拿出人道上的關懷,或是以目前科學界有的共識「3R原則」去檢視、審查那些需要使用動物進行研究的實驗。

 

有好的實驗動物福利,才有好的研究品質

實驗室裡的動物真的比較幸福嗎?我們應該要把實驗動物的「痛感」納入實驗考量中嗎?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霍金斯舉了實驗室裡常見的小白鼠作為例子,如果實驗室的小白鼠總是被人以抓住尾巴的方式拿出鼠籠的話,這會讓牠們非常恐懼,因為牠們是被掠食的動物,那種感覺就像被掠食者抓住一樣恐懼,這樣的恐懼反映在研究人員對牠們打針的時候,也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

                                                               

 

 

這就像是人類在承受壓力時,心跳會加快、血壓會提高,緊迫的徵狀也會跟著出現,動物也是一樣的。假使實驗動物的狀態不好,會讓研究的品質打折,那麼動物因為實驗受傷害的情形還有合理化的理由嗎?另一個問題是,當我們發現使用狀態不好的動物進行安全測試時,得出的安全性測試結果是否依然保證「安全」?或是適用於人類呢?

因此,霍金斯認為,科學研究的有效性以及動物模式的適用性和研究品質的問題都是一個高品質科學研究實驗應該考量的元素,例如設計上是否良好、操作性是否良好、分析是否嚴謹、結論是否精準。即使是用以實驗的動物,也應該全面性地考量牠們的情緒是否緊張或恐懼?牠們的痛苦感受是否超過打針般的痛感?同時,我們在評估動物實驗所帶來的利益及牠們受到的傷害時,倘若發現動物承受的傷害超估帶來的利益,那麼這樣的實驗應該被禁止。

 

3R原則保障實驗動物的福利

                                                                     3R原則

 

現在,許多動物實驗的科學研究都需要被審核,動物實驗的倫理問題及研究品質也一起被提出來討論。而目前,全世界的科學家對於對待實驗動物應奉行的「3R原則」已經有普遍的共識,所謂的「3R原則」指的是:「替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精緻化(Refinement)」,這些原則都是在避免讓無辜的動物為實驗犧牲,除了盡可能地減少使用動物進行測試的實驗案件外,同時也積極開發替代方案,強調提升實驗品質,讓不得不進行實驗的動物能夠在舒適、符合動物特性且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實驗,並通過改善實驗動物的動物福利,提升科學實驗結果的準確度。

「有好的實驗動物福利,才有好的研究品質。」霍金斯同時舉了一個著名的測試動物阿茲海默症的實驗對照組說明,一個是在標準飼育盒裡面的老鼠,另外一個是環境豐富化的老鼠,最後發現,豐富化環境下生長的老鼠得出的實驗數據更為精準。

換言之,提升動物福利對科學研究確實能夠帶來益處,動物的表現也會更接近於人的反應,動物實驗也才真正具有實質上的意義。

霍金斯的觀點偏向典型的效益主義道德觀,作為一名科學家兼動物保護人士,她並不認為科學研究是不須存在的惡行,也不認為科學家對待動物就是殘忍無情,且毫無憐憫之心,她兼融了科學實驗與動物保護兩者的優缺點,提出動物福利與科學研究能夠彼此平衡的方案。

事實上,實驗動物的議題無論從倫理面或是科學面來看都十分複雜,至今也未有一個共識,然而霍金斯所抱持的觀點,並非站在雙方的對立面,而是恰恰好站在兩者能夠對話的立場,試圖協商、對話。

 

改善動物福利,從「透明化」開始

在英國,動物實驗已經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2018年時,RSPCA曾經做過一系列關於動物實驗的民調,結果顯示,68%英國民眾認為,唯有在沒有替代方案又不會帶來太多痛苦的情況下,才能接受動物實驗;另外則有27%民眾認為應完全禁止,可見得英國民眾對動物的關懷程度。

霍金斯認為,作為公眾,每個人對於每個生命個體會有不同的意見,然而若以研究數據看來,現在的確有很多人關心動物實驗;不可否認的是,也有許多實驗的經費來自政府預算,以英國來說,英國人民每年所繳的稅,其中有一部份正是用於這些實驗或測試。

也因為越來越多民眾關心動物實驗的議題,不同民眾也會有不同的觀點去看待動物實驗,包含動物身上的基改基因中有人的基因是能夠被接受的嗎?或是在實驗中有哪些物種是可以用,哪些不行呢?還有誰是實驗中真正的決策者?或是這些實驗的可行或不可行,應該由誰來判斷?這些不同的意見,促使英國RSPCA成立了工作坊,讓關心動物實驗的民眾一方面可以通過這個工作坊,更進一步地理解動物實驗及科學研究之間的關連;另一方面,也將民眾的意見納入實驗決策中。

再加上,RSPCA與各界動保組織長期的努力之下,英國許多實驗機構開始養成「自我揭露」的習慣,並且積極向政府部門或RSPCA尋求顧問協助,以提升機構內部的實驗程序。霍金斯認為,英國實驗機構這種主動向外界自我暴露、揭露的行為,已經在英國科學界形成一股在乎的文化(a culture of care),他們不只關注實驗動物的福利,就連照顧這些實驗動物的技術人員福利也會一併納入關注的範圍之中。

而這種「在乎文化」讓英國實驗機構多數實驗程序及內容透明化,同時因為良性競爭的風氣,使得實驗機構往往搶在政府之前訂立出更符合實驗動物的規範,進而大幅提升英國動物實驗的福利。

 

加入外部委員,監督機制更能突破科學盲點

在台灣,台灣動保法規定,進行動物實驗的機構皆須設置「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CUC),負責監督實驗狀況和飼養情形。農委會也於2018年修正公告,規定IACUC成員至少包括獸醫師與外部委員各一名;而為了引入不同視角,外部委員最好由沒有動物實驗研究背景的一般人擔任。[2]

霍金斯認為,如果有一個代表大眾聲音的外部委員在審查小組中協助審查科學計畫,即便沒有相關的知識背景,仍然可以讓科學家接受更多挑戰,讓他們進行更多反思或檢驗。她進一步強調,正是因為外部委員不具備相關知識,更能在審查過程中提出科學家們「意料之外」的問題,也更能從倫理面提供科學家進行思考,這些問題也許在科學領域中看似不重要,甚至是愚蠢的問題,卻往往是在動物實驗審查中最能突破盲點的問題。

她更進一步指出,台灣的審查小組責任除了審查動物實驗申請,看他們是否有尋找替代方案、是否有減少動物使用以及減少動物的疼痛和痛苦。還要進行傷害與利益的分析。同時,委員們也必須審核所有的實驗計畫是否符合動保法、鼓勵和推廣3R。

審核科學實驗計畫的工作,除了專業技術人員(如:獸醫、科學研究人員等),有外部委員的參與是很重要的,雖然外部委員不能代表社會全體,但他仍是社會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動物實驗計畫中,往往能給予科學家不同的刺激與倫理思考的方向。也因為多方的刺激和挑戰,科學家們才能跳脫原有的思考框架,更積極尋求動物實驗的福利及替代方案。

 

積極提倡替代方案取代動物實驗

在動物實驗的議題上,我們不得不承認,「科學上越適合當作實驗對象的動物,往往讓實驗在道德面站不住腳。」[3]然而在霍金斯的觀點中,假設動物實驗暫時還無法減量為零,或是動物實驗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科學研究,那麼這樣的實驗必須經得起科學上的質問或考驗,並且是對於人類社會發展有實質意義的。如此,她並不站在科學研究的對立面,而是試圖以人道關懷及倫理面與科學領域進行協商,並且積極提倡替代方案,杜絕沒有必要的動物實驗。

 

動保小知識:認識全世界最「老」的動保組織:RSPCA

 

                                                                     

 

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動物保護組織「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成立於1824年,由理查.馬丁、威廉.威伯福斯和亞瑟.布萊姆牧師在倫敦創立。該協會不只在1835年獲得肯特公爵夫人和維多利亞公主母女的贊助,更於1840年獲得維多利亞女王親授「皇家」稱號的殊榮,協會也因此更名為「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目前RSPCA在英國的影響力十分巨大,就連英國政府和議會在制定動物相關法律前,也都會徵詢RSPCA的意見哦。

RSPCA的宗旨是防止所有動物遭受虐待,提升民眾對動物的關愛並減輕動物所遭受的痛苦。其工作主要分為:動物救助和認證計劃。在動物救助面,RSPCA在英國有500多個救助人員進行專業救助工作。而在認證計劃方面,RSPCA認證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占有非常大的份額,例如鮭魚達到80%,肉雞50%,豬30%等。他們的認證計劃至今已經運營20多年,擁有3000多個認證會員,包括農場、運輸公司和屠宰公司等。在教育培訓方面,RSPCA相當重視消費者教育,不僅成立工作坊讓關心相關議題的消費者參與,同時也會將消費者的意見納入決策考量中,目的在於推動消費者從消費理念上的根本轉變。[4]

 

                                                           

 

資料來源:

[1] RSPCA官網

[2] 王穎芝:台灣每年「使用」逾300萬隻實驗動物!專家:借鏡英國公開、透明文化,改善牠們的福利〉,《風傳媒》,2019/08/04。
[3] 哈爾.賀佐格(HAL HERZOG)著,彭紹怡譯:《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台北:遠足文化,2012年。
[4] ICCAW:〈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聯合發起單位: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每日頭條》,2018/10/15。
[5] 有關3R原則的說明,轉引自關懷生命研究會

 
 
文字:Celine Cheng(小蔥C) |  編輯:Rossi Yang

(本文整理自2019/07/27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舉辦之講座《為什麼我們應該關心實驗動物?》,由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實驗動物部主任佩妮.霍金斯(Penny Hawkins)主講之內容)

 

「只要有屠宰場,就會有戰場。」(As long as there are slaughterhouses, there will be battlefields.)--英.托爾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