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難以根治的先天性皮膚疾病。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能受異位性皮膚炎所困擾。不少病人得知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難以治癒的疾病時,往往感到挫敗灰心;若病患是兒童,照護者往往隨之承受周圍關心的壓力。

欣慰的是,異位性皮膚炎在悉心的日常照護下,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控制。在以藥物治療控制住病情後,藉由日常照護可以讓皮膚的狀態維持穩定,讓患者的日常生活回歸與常人無異。

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照護與治療原則相同,都是由「調節免疫反應」與「維護皮膚屏障」兩個方向著手進行。

 

日常調節免疫反應大原則:避免接觸刺激物及過敏原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屏障缺損加上免疫系統過於活化所致,讓免疫系統維持平穩運行的有效方式就是:避免接觸刺激物以及過敏原

家中常見的過敏原

灰塵和塵蟎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應保持清潔,避免容易積累灰塵的家具陳設如地毯、布製窗簾、絨毛玩偶等。寵物的毛髮也是過敏原之一,而貓毛的過敏機率又比狗毛來得高。

溫度及濕度的變化也會對病患的病灶處造成刺激,尤其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對於溫、濕度相當敏感。夏天滿身大汗,汗水會刺激病灶,讓患處更加嚴重;冬天過於乾燥,同樣不利於皮膚受損處修復。可以的話,將室溫控制在適當的溫濕度,對於患者的皮膚狀態有不小的幫助:溫度在25~26度上下、濕度約為50~60%的環境,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是最為舒服的。

飲食上注意辛辣口味比種類更重要

飲食方面,雖然很多人會認為「病從口入」,期待藉由調整飲食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體質。尤其是針對嬰幼兒的飲食,更是有多似是而非的限制,像是避免吃甲殼類、不要吃有毛的水果(像是奇異果、水蜜桃)等等。

但就目前的觀察來看,除非患者對於特定食物有嚴重過敏的症狀,不然刻意忌口、避開某些食物類別,不如在口味上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來得更有預防效果。

臨床的實證證明,哺餵母乳是有效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的有效辦法,目前建議至少哺餵六個月,世界衛生組織更是建議可以哺餵至兩歲。若媽媽已知自己有食物過敏,應避開食用;當媽媽有過敏的皮膚症狀時,食用母乳的嬰兒也可能會起皮疹。如果是已經確定有過敏體質的嬰兒,媽媽母乳不足或無法哺餵母乳時,可以考慮搭配水解蛋白奶粉,減輕嬰兒的過敏症狀。

避免外界對於肌膚刺激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衣物的選擇上也需要注意,避免過於刺激的材質,如羊毛或是粗糙的布料。尤其是接觸肌膚的內衣儘量以純棉為主,衣物選擇寬鬆,不要太緊或太悶。

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點則是衣物的染劑以及洗潔精。歷史文獻中,記錄了工業時代用於皮革與布料的苯胺染料,不僅是極為刺激的染料,甚至可能危及性命。現今服裝製作中雖然早亡不使用這類型危險的染劑,但對異位性皮膚炎敏感而脆弱的肌膚而言,可能的話還是儘量選擇顏色素淡的服裝,避免接觸多餘的殘留染料。

洗滌衣服所使用的產品也需要注意,洗衣精裡的香料、柔軟劑及螢光劑是另一種可能的刺激來源,在購買時可以避開含有這些成分的產品。而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二手煙、揮發的有機溶劑等,都可能讓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情反覆。

維護皮膚屏障良好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由於皮膚屏障先天便較常人脆弱,因此日常生活的照護中,如何修復並維持肌膚屏障是一個重要課題。

為了不讓天生脆弱的皮膚再次受損,在洗沐時水溫不宜過高,以及使用較為溫和的洗沐產品,這兩點是是維持皮膚角質的重大鐵則,避免清潔過程中過度地洗去皮脂膜。

為了幫助肌膚維持保濕功能,保濕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保濕劑的成分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選擇時的重點,常見使用於乳液中的保濕成分──羊毛脂,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是刺激成分的一種,並不適合。醫生更推薦以「尿素(urea」為主要保濕成分的保濕劑,最外層再加上封閉型的保濕劑如凡士林,加強保濕的效果。保濕劑可以在肌膚感覺乾燥的時候隨時補擦,一天可以塗抹二~四次。

濕敷療法加強保濕及藥物吸收

若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處於急性期時,居家可以使用濕敷療法,幫助肌膚保濕、消炎,以及讓藥物滲透得更為澈底。

濕敷療法是利用濕潤的紗布,覆蓋在已塗佈藥物的患處上。患者可以於沐浴後、皮膚尚處於濕潤的狀態時,擦好藥後覆蓋以生理食鹽水浸潤的乾淨紗布,外層再以乾的乾淨紗布固定。

濕敷療法可以加強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效果的原因,在於利用紗布將保濕成分及藥物密封在患處,除了加強患處對於藥物的吸收,也讓皮膚不易散失水分,同時阻絕外異的刺激搔抓。加上操作簡易,成效極佳,適合中重度患者居家時操作。

然而,濕敷療法是一種需要遵循醫生指示、較為進階的居家療法,必須由醫生決定藥物的劑量,選用適合的保濕劑,以及濕敷的時間長度。因為濕敷療法會加強藥物被肌膚吸收程度,也有可能讓藥物的副作用反應加劇

只要遵照醫生指示,濕敷療法可以有效舒緩異位性皮膚炎急性期的發炎腫熱,加速皮膚屏障的修復,幫助患者更快地渡過皮膚發炎時的不適。

情緒壓力,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因子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大的痛苦除了強烈搔癢感所帶來不適與煩燥,還有因外觀乾燥、脫屑、苔蘚化等帶來的社交與人際壓力。有些患者為了避開悶熱環境、或是流汗而造成皮膚的不舒服,自我限制戶外活動或是運動,進而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國泰醫院的研究指出,慢性皮膚病的患者由於對自身外觀自卑,進而影響人際關係與社交生活。在疾病無法根治的失望下承受身心壓力,罹患身心症的比例較高。

而情緒壓力也是讓異位性皮膚炎反覆、不易穩定的因素之一。免疫系統與自律神經系統有著交互關係,當副交感神經過於活躍時,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球數量變會增多,把原本對於人體無害的物質視為過敏來源,而釋放出組織胺,而讓過敏反應加劇。

年齡較低的病童,更容易因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搔癢影響睡眠與情緒,常有躁動不安。照護者除了關心病童的生理,也應該注意孩子的情緒狀況,避免交互影響,讓病情反覆。

面對疾病,患者不僅生理承受了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發炎及搔癢,心理上也需要對抗社交時所帶來的人際壓力。於日常中悉心照護,避開可能的過敏原及刺激物,勤擦保濕品維持皮膚屏障良好,可以有效地減少異位性皮膚炎所帶來的不適與痛苦,讓患者回歸正常生活,重新擁有笑容。

參考資料

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異位性皮膚炎的生活照顧〉

台中慈濟醫院,〈異位性皮膚炎護理指導〉

台東基督教醫院,〈異位性皮膚炎的照護護理指導〉

更多相關文章

過敏首部曲!decent rossi帶您瞭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機轉及臨床症狀 

雙管其下平復異位性皮膚炎!decent rossi帶您瞭解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針 

難根治但可控制,decent rossi帶您瞭解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