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的出現,讓癌症治療領域出現新轉變,標靶能精準鎖定癌細胞進行攻擊,不會對正常細胞產生傷害,但缺點容易對皮膚上的影響,常見症狀有皮膚乾燥、甲溝炎、手足皮膚反應、皮膚龜裂等皮膚副作用,嚴重時影響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部分患者會為此減少或停止用藥,所幸只要有正確的照護與保養,不僅能緩解不適、也能順利完成既定的治療療程。

標靶治療產生皮膚副作用的發生率高嗎?

在精準醫療的世代下,癌症標靶藥物像是先進的導彈,能針對目標癌細胞進行攻擊,避免無辜傷害,替許多患者帶來新希望,但術後不少患者因皮膚方面的副作用苦不堪言,甚至因此放棄治療,其實皮膚副作用的管理對於改善患者預後至關重要。

標靶治療藥物引起皮膚反應非少見,依據不同文獻皮膚副作用發生率約落在 6-8 成,顯示是癌友們常見的課題之一。主要標靶藥物在干擾腫瘤細胞時,也會讓皮膚角質層出現異常反應,通常在標靶治療開始後數天至數週內,皮膚問題便會緩慢出現。

不同型態的標靶藥物會因為作用機轉不同,產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研究統計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多重激酶抑制劑、哺乳類rapamycin標抑制劑等三大類藥物,最容易引起常見的皮膚症狀,症狀表現與藥物的強度、劑量也有相關性。

為什麼用藥後皮膚會發生改變?

標靶藥物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是最常會出現皮膚副作用的藥物,其影響的機轉可以從皮膚的結構了解,因為人體的皮膚一共有四層,其中基底層(basal layer)存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其功能主要調控角質細胞生長、分化,維持皮膚健康的關鍵。

當使用表皮生長因子的抑制劑時,影響細胞生長與作用,慢慢開始表皮生長受到阻礙、表皮分化異常、傷口更難癒合,這時發炎細胞更會集中在皮膚組織造成傷害。更簡易的說法,就是標靶治療作用恰巧是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血管新生有關受體,這些受體在皮膚上扮演其為重要的角色。

標靶藥物會引起哪些皮膚症狀?

癌友別對副作用別感到氣餒,因為標靶所引起皮膚副作用,與治療存活率及療效呈正相關,在2008年以前有研究指出,當副作用越強,代表藥物治療效果會越好,但現在第二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問世後,發現使用妥復克病友90%都有皮膚副作用,顯示當有副作用時,代表標靶藥物有發揮效用,得依據皮膚不同嚴重程度給不同的照顧,標靶藥物常導致皮膚副作用的表現如下:

一、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引起症狀

  • 皮疹:
    開始標靶藥物治療後在1-2週就可能發生,因為毛囊周圍角質細胞出現分化及代謝異常,造成角質過度堆積、誘發皮膚發炎反應。好發在大量皮脂腺與毛囊處,例如:臉頰、頸部、肩膀、頭部,全身都可能出現,外觀及發生部位與青春痘相似,但照護方式並不相同,並不能直接塗抹擦痘痘的藥膏。
    依據病灶嚴重程度可分為一到四級,第一級可用輕效型類固醇,若症狀持續惡化,可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若進展到第三級代表已有局部感染,這時才會考慮或暫停使用標靶藥物,當有刺癢症狀時,口服抗組織胺有助緩緩解。
  • 甲溝炎:
    指甲旁組織會變薄、脆弱,初期發生發炎反應,指甲根部會出現紅、腫、痛,當肉芽組織增生、化膿就容易出現,因為腳需要行走摩擦較多,通常腳指甲症狀更為明顯,尤其腳大拇指特別嚴重。
    依據病灶嚴重程度可分為一到三級,在第一級時使用局部抗生素藥膏塗抹,若持續惡化可再搭配口服抗生素,若有肉芽組織可再進行液態氮、電燒等治療方式。
  • 毛髮改變:
    藥物會改變正常毛髮的生長週期,與其他副作用比起來,此症狀發生時間點比較晚,毛髮異常變化包括毛髮增加或減少,頭髮質地變細、脆弱,新長的頭髮變捲,除了頭髮以外,像是睫毛、鬍鬚也可能受到影響。
    頭髮生長速度變慢,可能會誘發毛囊發炎反應,嚴重時造成永久性疤痕,可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藥膏局部塗抹,需避免使用過於刺激頭皮的產品。若是毛髮增加則要留意,像是避免睫毛太長導致倒插,或是胸前、嘴唇、臉頰的毛髮增加,導致多毛症。
  • 皮膚乾燥:
    根據臨床統計,標靶治療六個月後,近乎100%的病者發生皮膚乾燥,主要標靶藥物影響到角質細胞無法保持水分,進而出現皮膚乾燥,外觀看起來乾燥、鱗片狀,大面積的影響到身體各處,若沒有及早照護甚至會出現皮膚龜裂及疼痛,尤其好發在指尖、手掌、腳底。
    依據病灶嚴重程度可分為一到三級,不管哪一級都需要規律使用無香精、無酒精的保濕乳液,隨著症狀嚴重程度對使用頻率也會有不同,若搔癢可以搭配口服抗組織胺,局部塗抹止癢藥膏。

二、多重激酶抑制劑引起症狀

  • 手足皮膚反應:
    通常會在藥物治療後14天開始,較多的角質增生,出現帶著淺黃色角質過度增生的板塊,有時板塊中間的表皮會發生潰爛而形成的水疱,常見在手掌、腳掌、受摩擦、受壓的皮膚部位。
    依據病灶嚴重程度可分為一到三級,輕微出現皮膚發紅可以預防性使用保濕乳霜,當皮膚開始出現改變,有些脫屑、出血、水腫時,也可以用口服止痛藥來緩解疼痛,當干擾到日常功能時,可合併使用3.5%水楊酸藥膏。

三、哺乳類rapamycin標抑制劑引起症狀

  • 皮疹:
    表皮濕疹發炎合併真皮血管發炎,也可能出現密集興的紅疹,同時又帶有膿疱,常分佈在臉、頸、上軀幹、頭皮、上肢,症狀隨著天氣變化、日常生活作息改變,時好時壞持續2-3個月才會逐漸改善。
    別將上述症狀與藥物過敏混淆,藥物過敏通常在服藥後幾分鐘到幾小時內發生,出現尋麻疹、皮膚癢,表現較輕微症狀能在一天左右消失,若為嚴重藥物過敏則需要緊急就醫。

目前台灣已上市標靶治療藥物如下:

 

種類 單株抗體 小分子藥物 適用癌症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Cetuximab (Erbitux®)爾必得舒
trastuzumab(Herceptin®)賀癌平
Afatinib(Giotrif®)妥復克 Erlotinib(Tarceva®)得舒緩 Gefinib(Iressa®)艾瑞莎 Lapatinib(Tykerb®)泰嘉錠 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頭頸癌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 Bevacizumab(Avastin®)癌思停   肺癌、乳癌、大腸癌
多重激酶抑制劑   Axitinib(Inlyta®)抑癌特 Dasatinib(Sprycel®)柏萊 Imatinib(Glivec®)基利克 Nilotinib(Tasigna®)泰息安 Pazopanib(Votrient®)福退癌 Regorafenib(Stivarga®)癌瑞格 Sorafenib(Nexavar®)蕾莎瓦 Sunitinib(Sutent®)紓癌特 肺癌、腎癌、血癌等
哺乳類rapamycin標抑制劑   Temsirolimus(Torisel®)特癌適 Everolimus(Afinitor®)癌伏妥 乳癌、腎癌等
蛋白酶體抑制劑   Bortezomib(Velcade®)萬科 多發性骨髓癌、淋巴癌
BRAF 抑制劑   Vemurafenib(Zelboraf®)日沛樂 黑色素細胞癌、肺癌等

 

每個癌友皮膚反應時間不一,症狀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盡相同,不僅嚴重影響其身心,還會進而影響社交與生活,若減少或停止用藥以減輕副作用,又會擔憂存活問題。

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若在使用標靶藥物前先接受皮膚科醫師事前衛教,就算沒辦法減少皮膚副作用的發生率,也可以大幅減少病人因皮膚副作用而需要停藥、減少標靶藥物使用劑量的情形,以下生活方式在開始使用標靶藥物時注意事項,便可大大減輕不適及嚴重度。

日常照護方式

一、清潔

建議使用溫和的洗劑產品,包括洗面乳、肥皂、沐浴乳、洗髮精,都要避免含有酒精成分和化學物質,清潔時也不使用過熱的水,溫水最剛好,沐浴完後請用毛巾輕拍皮膚把水擦乾後,立即塗抹乳液,因為剛洗好澡時身體帶有水分,塗抹乳液的最佳黃金時間。

頭皮清潔以一天一次為限,避免用指甲去抓,若是頭皮乾癢症狀嚴重,可以用擦藥來取代洗頭,抑制發炎的現象,讓頭皮獲得保護,洗完後要用溫和的風吹乾。

二、保養

早晚各一次全身塗抹保濕乳液,維持皮膚的滋潤, 乳液不需要太油,但需要有良好保濕效果,手部、腳部請一天早、中、晚、睡前都塗抹乳液。

尤其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的患者,千萬不要等到皮膚開始出現狀況才開始塗抹乳液,應該在用藥時就開始做好預防及保養,預防性塗抹目的是為了舒緩皮膚乾燥與搔癢,也避免龜裂的發生。

三、防曬

外出請做好防曬,且不論晴天雨天都要做好防曬,因為紫外線無所不在,塗抹SPF30以上的防曬產品,並且使用雨傘、寬邊帽等遮陽工具,也可以穿著能隔絕紫外線的衣物。

四、穿著合適鞋子

穿著舒適透氣的襪子及鞋子,保護腳指頭避免摩擦,減少長時間的久站或行走,過度的活動會造成指甲周圍皮膚的微小受傷,切勿咬指甲,也不要將指甲留太長或修剪太短。

五、保護指甲少碰水及刺激物

減少需要用到手部的工作,也減少碰水、碰清潔劑或是其他刺激物的機會,尤其是在甲溝炎嚴重的時候應盡量避免做家事,如果一定要做選擇不施力的家事,若是需要碰到水的家事也切記待上兩層手套,日常生活中正確地修剪指甲,請將指甲邊緣留超出甲溝處。

若再用藥後已經發生皮膚副作用的患者,切記請皮膚科醫師進行評估,配合醫師的醫囑按時地服藥及擦藥,在妥善照顧下可緩解不適,也能提高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朱家瑜醫師. (2016年12月). 標靶藥物治療的皮膚照護. 健康世界叢書. 詹瑞君, 廖幼婕, 李芸湘, & 賴裕和. (2014). 接受標靶治療的肺癌病患身體心像改變之臨床照護 [Clinical Car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ody Image Changes after Targeted Therapy]. 護理雜誌, 61(4), 90-96.

Macdonald, J. B., Macdonald, B., Golitz, L. E., LoRusso, P., & Sekulic, A. (2015). Cutaneous adverse effects of targeted therapies: Part I: Inhibitors of the cellular membran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72(2), 203-218.

Society, A. C. Targeted Therapy Side Eff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