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在遇到過敏情況時會想到是否需要進行過敏原檢測,目前市面上的過敏原檢測分作兩種類型:皮膚過敏原檢測以及血液過敏原檢測。前者較為直接,可以得知較為全面的過敏原;後者安全、可以一次檢測大量過敏原。

過敏原檢測須由醫生評估是否有檢測必要。台灣目前普遍不建議2歲以下嬰幼兒進行過敏原檢測,而改由避開常見的過敏食物,以及自我記錄過敏發作及生活作息與醫生討論可能的過敏原因。

過敏,是現代人的困擾之一。據台灣地區的研究數據顯示,大台北地區孩童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約為13%,氣喘盛行率為20%,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則為50%。雖然過敏症狀產生的原因不完全與過敏原相關,但許多人深受過敏所苦時,仍會思考需不需要去做過敏原檢測。

目前市面上的過敏原檢測分作兩種類型:皮膚過敏原檢測以及血液過敏原檢測。

 

皮膚過敏原檢測

 

一般的皮膚的過敏原檢測可分為三種類型:抓痕測試、皮膚皮內測試、貼布測試。

抓痕測試scratch test

又被稱為點刺測試 prick test,是最常見的方式,以前臂或背部的皮膚為測試區域,用酒精消毒後,將一滴潛在過敏原放在區域內被標記的點上,再將過敏原刮入皮膚,觀察受試者的皮膚是否有產生反應。

 

皮膚皮內測試 intradermal test

準備的方式與抓痕測試相同,唯一不同之處在於過敏原會被注射進皮膚外層,是一種侵入性的測試方式。

貼布測試 patch test

醫師會將潛在過敏原放進貼布中,然後貼在受試者的皮膚上。受試者需要戴著貼布48小時,以讓遲發性過敏的反應顯現。醫師會有兩次會診,一次是在受試30分鐘後,一次是在48小時後。貼布測試雖然受試的時間較長,但是可以較為全面地得知受試者的立即性過敏原及遲發性過敏原。

進行貼布測試時,為了確保測試的準確度,受試者應避免運動、流汗,保持身體乾爽。飲食上也以清淡,避開酒精及刺激較高的辛香料。若是測試期間有劇烈的搔癢或是皮膚紅腫,應提早回診,記錄皮膚的反應。

血液的過敏原測試

抽血檢驗是另一種方式,藉由檢驗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E來檢驗受試者的過敏原。相較於皮膚過敏原測試,血液過敏原測試是較為間接的方式,因為抽血是偵測血清中IgE的濃度,而皮膚檢測是讓過敏原直接接觸。

血液的過敏原測試適合與空氣中吸入的過敏原有關過敏,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以及過敏性鼻炎。

皮膚過敏原檢測v.s.血液過敏原檢測

皮膚過敏原測試雖然可以直接得知人體對於過敏原的反應,但也有其危險及侷限性。皮膚過敏原測試可能會引起過敏性休克反應(anaphylaxis)的危險,因此一次檢測的項目不宜太多,以免受試者接受太多刺激,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皮膚過敏原測試適用於受試者曾經有過飲食過敏的經驗,

血液過敏原測試雖然是間接地偵測血清中IgE,但是藉由抽取少量血液,便可以一次檢驗數十種,甚至高達百種的過敏原,是目前較為普遍及安全的檢驗方式。

什麼人不適合進行過敏原檢測?

依據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的相關建議中,有幾項特徵「不建議」進行過敏原測試。

不建議在沒有特定可疑的食物過敏病史情況下,進行IgE指標檢驗

民眾往往理想化了過敏原檢驗的結果,認為只要得知了過敏原再避開,就可以免除過敏的發作。然而,這樣的想法卻反應了民眾不完全瞭解過敏的成因:過敏不一定是由過敏原所引起,可能是自身免疫系統的問題。

若受試者有明確地食物或是藥物過敏原,醫生可以單就問診以及受試者的自我紀錄便可以確定,不需要進行過敏原檢測。過敏原檢測只適合用於提高疑似食物過敏診斷的確定性。目前健保有給付五歲以下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的過敏原檢測,主要是因為兒科病人問診時溝通相對困難,因此由抽血檢驗補助。

不建議針對慢性蕁麻疹執行過敏原檢驗

發作超過六週以上的慢性蕁麻疹通常無法檢驗到明確的過敏原,因此執行過敏原檢驗的意義不大。

患者經常詢問慢性蕁麻疹的發作是否代表自身免疫力不好?但更為精確地說,免疫系統的運作很複雜,有時候是免疫系統過於敏感,因此對於非病原的外來物質產生反應,與免疫力好或不好無關。

不建議開立沒有醫學根據的過敏檢驗如IgG檢驗

一般血液的過敏原檢驗驗的是血清中的IgE,另一種免疫蛋白IgG檢驗雖然被冠上慢性過敏原檢驗,但若沒有懷疑的特定過敏原,其結果對於患者而言意義不大,有可能因免疫記憶而有得到許多已經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過敏原,反而增加患者生活上的困擾。

台灣醫生建議:2歲以下小孩不建議作檢測

過敏原檢測有年齡上的限制,2歲以下的嬰幼兒,除非曾經發生嚴重過敏,才會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不然2歲以下嬰幼兒接觸的食物種類不多,體內IgE濃度低,因此驗不出過敏原,但不代表不會過敏。

因此2歲以下的嬰幼兒,若有疑似食物過敏,建議由避開常見的六大類食物過敏原開始,等到2歲以後再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過敏原檢驗。

現代人受過敏所苦,著急之下難免會希望可以一勞永逸,希望藉由過敏原檢測,讓過敏不再復發。但人體的免疫系統運作機制複雜,過敏原檢測數據是以條件機率呈現,而非單純如同血壓值或是血糖值般直觀。因此,患者需建立「預防重於治療」,以及「維持日常生活,減少生活困擾」的治療觀念。透過自我紀錄,與醫生配合,才能減少過敏帶來的困擾。

 

參考資料

〈過敏原檢查〉,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2021/01/27檢索

https://www.mmh.org.tw/taitam/derma/service/id-allergen.html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吳建陞主任,〈無特定可疑食物,不建議做過敏原篩檢?醫師教你過敏聰明就醫〉,亞東院訊2020/02/22,2021/01/27檢索

https://www.femh.org.tw/research/news_detail.aspx?NewsNo=11200&Class=1

 

閱讀更多文章

紅癢膨疹攻防戰!decent rossi帶您與蕁麻疹體質共存不復發 

避開過敏原才能有效治療!decent rossi告訴您皮膚過敏的成因及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