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實驗動物只是電影常見的小白鼠、小白兔嗎?
你知道螃蟹和蟑螂也被會拿來進行各種稀奇古怪的實驗嗎?
動物實驗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每年甚至有超過一座台灣島上人口數量的動物被使用在各式各樣的實驗。

「實驗動物」包羅萬象,無數的動物正在受苦

談到實驗動物,你會想到什麼?
相信許多人第一個念頭會想到化妝品,這是因為許多關於動物實驗的倡議運動都與美妝品實驗緊密關聯。事實上,實驗動物被使用的範圍除了美妝保養品外,更會被用在心理學、醫藥研究、科學研究等領域,比方說發展或測試醫藥、用於動物或人類的疫苗,或是被用來理解動物和人在生物學或其他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動物實驗是用來測試化學用品,像是殺蟲劑對人類或環境的影響等等。

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實驗人員為了測試清潔劑對人體皮膚的傷害,所以將高濃度的化學試劑澆淋在被剝皮的兔子身上;甚至為了實驗需求切除動物的器官和肢體,或是在不麻醉的情況下摘除器官等等;也有一些實驗會影響到動物的心理狀態,就像從小被強迫母嬰分離的猩猩寶寶,長大之後患有嚴重的分離焦慮症。

這些被使用在各式各樣實驗的動物們,被統稱為實驗動物。而實驗動物的存在,除了作為人類安全的檢測員,替人類測試各種藥品、化學試劑的安全及適用性之外,我們的科學教育及訓練,或甚至是各種科學領域上的「疑難雜症」都會需要這些實驗動物的犧牲。

然而實驗動物到底有哪些呢?除了我們常在電影中看到的小白鼠、小白兔之外,牛、羊、豬,甚至貓咪、狗狗、猴子、猩猩、蜘蛛、螃蟹或蟑螂也都是被實驗的對象,而實驗人員判定哪些動物適合哪種實驗的準則不一,有時候只是為了「想知道牠們在某種情況下會有什麼反應」而進行實驗

 

每年超過一整個台灣人口數量的動物用在各種實驗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的實驗成果是有意義且具有價值的,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實驗並沒有正當的理由與操作實驗的價值和意義,而這樣的情況卻會導致實驗動物的無辜死亡。假使我們調出 2018 年歐盟公布各國使用實驗動物的數據資料來看,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全世界竟高達一億隻動物用在動物實驗;即便是已經訂立嚴格動物保護法的歐盟,卻依然約有一千一百多萬隻實驗動物,這些數字代表的事實是,即便在動物保護相對完善周全的地區,每年依然有超過一個台灣人口數量的實驗動物死於各種科學實驗下。

但是,這些龐大的數字在多數時刻甚至還有可能被低估,由於目前對於實驗動物在法規定義上的不明確,無法準確計算出其他國家的實驗動物數量,只能抓出大概的數量。舉例來說,美國實驗動物的數量計算方式,並不會將齧齒類動物(像是水豚、智利鼠、土撥鼠等)算進去,去除齧齒類動物後得出的數字大概是兩千萬隻動物;而身為動物實驗大國的中國每年大約有一千六百萬;即使是台灣也有約四百萬隻動物用於動物實驗上。

會導致這樣令人心痛的結果,不只是因為實驗動物被廣泛且「被合理」地應用於人類醫療、科技等各項技術及產品中,更由於許多人相信,使用動物進行臨床實驗,會使得實驗結果更貼近人體實驗的結果,並且這些通過動物測試項目後的物質,必定更能適應於人體。

 

替代方案正夯,用科技取代動物的慘叫

在這些錯誤的觀念下,實驗動物被視作拋棄式的實驗器材大量使用。然而,我們必須問的是,這些大量使用動物的實驗真的有進行的必要嗎?或者換個角度來說,科技如此進步的今天,難道沒有替代方案可以取代動物實驗嗎?

其實是有的,目前已經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使用仿生皮膚或是晶片器官、皮膚細胞培養等等都可以比使用動物進行實驗更能精準地預測人體受到刺激的反應與吸收狀況。也就是說,通過科技模擬的技術,我們不見得需要用動物們的痛苦來推動科學的滾輪。

動物實驗替代方案

目前,台灣在推行動物保護的政策及團體,也積極推動替代方案的實行,雖然推動的速度並不真的那麼迅速,且動物實驗的議題至今仍然是較少人討論的議題,但是它的影響層面卻十分廣大,我們甚至可以說,動物實驗的議題不但深植於現代社會,同時也是遍佈全球的問題,值得你我關心。

 

了解更多
[1] RSPCA官網
[2] 巫芝岳:〈首項含巨噬細胞3D列印仿生皮膚問世!可模擬保養品免疫測試〉,《環球生技月刊》,2019/09/10。

 

** 本文整理自2019/07/27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舉辦之講座《為什麼我們應該關心實驗動物?》,由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實驗動物部主任佩妮.霍金斯(Penny Hawkins)主講之內容

 

** 文字:Celine Cheng(小蔥C) |  責任編輯:Rossi Yang